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粤港澳大湾区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中心枢纽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双向交汇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未来如何以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又能在其中发挥何种作用?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召开之际,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梳理了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参会嘉宾的精彩发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白春礼
当前,人类面临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更趋复杂严峻,与此同时,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对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创新与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永久性的主题。粤港澳大湾区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中心枢纽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双向交汇点,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也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
根据国际经验,科技合作是解决全球性问题、实现大国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对外援助的重要领域,需要有稳定经费保障。当前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迎来良好机遇,科技合作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途径,科技合作的能力对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应深化科创合作,聚焦共性问题,共商共建科创平台,明确重点领域、探索合作新路径。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
“一带一路”生命健康之路建设任重道远,要有一个全周期建设的思路。面对“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现状与挑战,要重视顶层设计,建立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布局,还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经贸合作。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品牌;二是因国施策,科学制定国际合作路线;三是前瞻布局,打造可持续的全周期生命健康产业链;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对科技型非政府组织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崔鹏
在全球变化的情况下,自然灾害表现出新的特征,在气侯变化,正常情况下,灾害的持续时间,灾害发生的强度、规模以及发生的频度都在增加,从而导致灾害风险增加。灾害风险增加后,对防灾减灾,特别“一带一路”比较欠发达地区的防灾减灾提出新的挑战。防灾减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科学的认知、先进的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的举措、相应的产品等一系列要素。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引擎,有完善的产业链和顶尖的研究机构,有能力在未来持续发挥优势,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有韧性的灾害应对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焦念志
要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就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应立足国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软硬件的支撑。大湾区在自然资源方面优势突出,应当一马当先,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探索建立示范基地或示范区,形成标准与规范,发挥影响力和引领作用,对全球治理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和沿线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在其中大有可为。大湾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经济实力雄厚,人才队伍完善,数字经济全国领先,对“一带一路”的数字建设尤其是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具有战略性作用。此外,大湾区在科学技术方面具有领先的优势,能够用数字技术等成果弥补沿线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数字鸿沟”。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宇亮
纳米科技是推动学科交叉,支撑重大应用的基础纳米科学汇聚了基础学科在纳米尺度的挑战性问题,是变革性技术的重要源头。纳米科技是我国优势领域,近年来,已经初步形成北京、广东、江苏等纳米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纳米科技产品开发与应用也呈现出多元化、规模化的特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纳米产业化基地”和“纳米生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打造全球顶尖纳米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
当前各国人才政策频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急需科创人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增长态势持续稳定,可借鉴MIT、洪堡奖学金等经验,通过设立海外“一带一路”人才培养中心、“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增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实施“一带一路”高层次留学生选拔计划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管理高端人才培训项目等方式增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务委员、研究员,“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秘书处助理执行主任、大湾区科学论坛执行秘书长聂晓伟
聂晓伟介绍了基于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创新发展重大咨询项目形成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报告—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多学科有机结合的视角出发,聚焦绿色、健康、数字、创新四大领域,指明相关领域未来科技合作重点方向,为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应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大湾区的科技产业优势、大湾区科学论坛的交流平台与智库功能、利用大湾区教育资源优势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