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一场科技创新的盛宴正在上演。我有幸参与其中,在“大湾区科学论坛走进深圳”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说明交流会上,与众多杰出的科学家、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以及企业领袖共同探讨和推动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与发展。
深圳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作为该城市科技创新的关键区域,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载体,更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和潜力。
今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给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新的定位——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这三大发展定位不仅指明了深圳园区不同层次的发展方向,也预示着深圳园区将迎来一场全新的科技创新革命。
第一个定位是对外开放,河套要利用好香港国际化的优势和资源,在国家的国际科研合作对外开放方面起重要的战略通道作用;第二个定位关乎国家更高水平的制度性开放,希望通过河套这个平台,率先实现深港规则和机制的对接,从而更好地与国际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规则衔接,推动国家的高水平智能型开放;第三个定位是希望河套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特别是在“卡脖子”技术方面实现突破。通过深港联合或粤港联合,让河套吸引全球的科研资源集聚并进行转化,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开展合作、进行攻关。
这背后也折射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原始创新不足。粤港澳大湾区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条,但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企业不足10%,“卡脖子”问题尚未解决。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还存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相对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香港拥有多所高水平大学,基础研究实力较强,相关科研人才储备较为丰富(如香港在云计算、生物医学、纳米材料等领域具备基础研究领先优势),但这些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更难以通过核心技术攻关带动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仍面临体制机制障碍。与国内其他经济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点是由粤港澳三方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依托香港、澳门两个国际平台获得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会,但在合作方面也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体制机制合作上开展了一些探索,但体制机制的差异化对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产生了阻碍,科研人员、科研设备、科研资金等要素跨境流动受限。在科研人员方面,体现为行业间交流和协同水平较低,香港、澳门科创人才来广东工作在所得税税率等方面存在制度约束;在科研设备方面,制造业中高端供给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研发设备出入境关税较重,通关手续繁琐,导致大型科研设备难以在大湾区内自由调动;在科研资金方面,根据《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的相关规定,不允许在内地使用多于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的50%;受外汇管制等限制,粤港澳三地财务制度无法衔接,科研经费跨境流转不畅。
在此背景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被赋予重大使命,将在推动打造协同创新高地、有效支撑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原始创新能力。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先行探索破解珠三角原始创新相对薄弱、优质高校资源稀缺等问题。比如,引进港澳知名高校优势学科重点科研项目,支持深港两地高校联合成立研究生院,共同培养创新人才。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团队在河套深圳园区落地,支持开展基础前沿和重点产业领域科研攻关,打造原始创新和重要的新技术策源地。让科技创新的长板更长、短板补齐。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涉及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等众多环节。为此,深圳园区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作为中试转化的重中之重。选择这些领域,既贴近大湾区的产业基础,又符合国际科技前沿趋势。而深圳园区又可与深圳光明科学城、香港科学园等创新节点形成“半小时科研圈”,与广州、东莞、惠州等城市形成“一小时产业圈”。粤港澳联手,将打通湾区科研圈、产业圈,为创新发展提速。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跨越体制机制之界。
瞄准打造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深圳园区将创新科研相关资金跨境流动监管、探索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营造与香港趋同的税负环境、全面接轨国际科研管理体制机制。这些探索,将可为整个大湾区乃至全国作示范。借鉴香港以及国际化的规则机制和先进理念,可以启发内地城市形成更完善的管理体系和高水平的治理能力。如果河套的经验推广到佛山、东莞等大湾区更多城市,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坚持创新制胜,走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未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作为支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破解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堵点”“难点”问题,强化深港创新资源协同,持续推动科研资金、仪器设备、数据资源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开放共享。在这里,科技创新将更加活跃,为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让我们共同期待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展现更加辉煌的成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