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如何引发进化的大爆炸:第一只眼的诞生》的作者安德鲁·帕克认为,正是眼睛帮助沉寂了三十五亿年的生命陡然焕发出空前的繁荣。
12月14日上午,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将邀请到在机器人视觉、神经生理学和仿生学领域研究长达三十多年,在仿生双眼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研发团队创始人张晓林到大湾区进行路演,分享他所研发的仿生鹰眼立体视觉系统是如何吸收生物鹰眼优势、获得宽视距范围, 并介绍仿生鹰眼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张晓林,横滨国立大学工学博士,曾任东京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原主任,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专家组专家,上海机器人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仿生视觉控制系统原理发明人,相关论文80余篇,专利50项(授权26项)。
1995年张晓林从机器人视觉专业博士毕业后开始研究人眼,后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开发了基于人类眼睛功能的机器人仿生眼。2016年,张晓林博士带领其团队创办了安徽爱观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基于20多年的机器视觉、仿生控制、神经网络的研究,他从类脑仿生学角度重新定义了机器视觉,他提出的仿生双目视觉从应用角度对现有的视觉产品有着非常巨大的颠覆性,对于机器视觉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在自主研发技术的基础上,其研发的新产品及技术服务已在三维视觉检测、智能视觉导航、影视拍摄制作、虚拟现实、智慧城市、智能教育等领域取得了应用突破。近年来,他带领核心团队不断完善仿生双眼视觉的理论体系,通过人类双眼视觉控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原理的解析,建立用于机器人双目协调运动控制的完整数学模型。并在该模型基础上,结合视网膜的信号处理机制、小脑、大脑等的信息处理功能,实现高度智能化的仿生双眼视觉感知。
团队模仿人类双眼与脑之间的神经拓扑结构,建立了面向机器人的仿生双眼控制系统模型,使得机器人的眼睛可以在震动、颠簸的复杂环境下,稳定地对目标进行识别及追踪。是领先国际的可以实现可动、可对焦、可变焦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研发团队。而动态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研发诞生,使远距离大范围的立体视觉成为可能,特别是运动载体上使用仿生眼,可以消除所有运动模糊,同时保证清晰的目标永远在视野范围内,从而使机器视觉如同生物眼一样适用于所有机器。
为更好发挥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高端交流平台“请进来”作用,引导优质创新要素向大湾区聚集,此次路演由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与安徽爱观视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欢迎报名线下参与。
时间
2023年12月14日(星期四)10:00-12:00
地点
广州市南沙区凯翔路1号南沙建滔广场18楼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学术报告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