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腐蚀控制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暨世界腐蚀日(中国区)活动将于4月23日至26日在广州举行,论坛由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联合国)世界腐蚀组织(WCO)亚澳非区域办公室、腐蚀控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大湾区科学论坛参加协办,届时相关院士专家、学者与会并作报告,共话腐蚀控制技术发展前沿与工程难题,共绘我国腐蚀控制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注册机构:广东省灵山论坛科学中心)、广东省产学研促进科学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本次论坛的协办单位,共同赋能腐蚀科技打造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2008年世界腐蚀组织WCO确立了每年4月24日为世界腐蚀日,许多国家每年都在世界腐蚀日举办相关活动,今年的4月24日是第十六个世界腐蚀日。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2020年成立以来每年在世界腐蚀日期间举办中国腐蚀控制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论坛活动致力于打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影响世界的腐蚀控制技术与产业交流与合作发展平台,目前已逐渐成为国内腐蚀控制技术与产业的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坛之一。
本次论坛以“腐蚀控制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内容丰富精彩,不容错过!4月24日将举办大会开幕式及世界腐蚀日(中国区)活动,邀请院士及相关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4月25日设置 6个分论坛,分别是 A-油气工业腐蚀控制技术、B-海洋腐蚀控制技术、C-新能源领域腐蚀控制技术、D-飞机腐蚀控制技术、E-腐蚀控制通用技术和、F-服役性能评价技术,邀请百余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做专业技术报告。此外,大会期间设有产品与技术展览、腐蚀控制poster海报展、新材料产业化成果项目路演、金相技能大赛等。
论坛规模大,层次高,报告专家大咖云集。秘书处了解到,部分中方专家如下:
1.干勇 院士
干勇,冶金材料专家,中共党员。曾任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代表、主席团成员,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十二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与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会长等。现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主席。是我国冶金及材料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准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7部。
2.周克崧 院士
周克崧,男,中国工程院院士,祖籍湖南长沙,汉族,194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1年至2015年12月在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工作,2016年1月至今在广东省科学院工作。1980-1982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从事材料表面技术研究工作。曾任新材料研究所所长、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三十多年来主要从事热喷涂、薄膜和激光等表面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低压等离子喷涂、热喷涂技术替代电镀硬铬、高性能薄膜和热喷涂与激光的复合技术进行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工作,多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航空、钢铁、包装印刷和核能等国民经济部门,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薛群基 院士
薛群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特种润滑材料专家。我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招生方向:表界面化学与物理,海洋工程防护技术,有机功能涂层。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67年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0-1982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作访问学者,从事润滑失效研究工作。担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机械工程学会、空间科学学会、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国际摩擦学会副主席,ACS、STLE会员等职。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甘肃省劳动模范(1989年)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参与或主持30余项国家重点课题,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20余项。
4.韩恩厚 院士
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兼职高级访问学者,亚太材料科学院(APAM)院长、(联合国)世界腐蚀组织(WCO)亚澳非区域办公室负责人,获三项国家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多项荣誉奖励。长期从事腐蚀机理、耐腐蚀材料、腐蚀控制技术、工程结构与装备腐蚀服役安全评价与寿命评估研究与应用。研发出多种腐蚀控制与服役安全评价技术,已在核电、飞机、管道、航天、电网、船舶、汽车等多领域应用。三次担任国家“973”腐蚀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重大基金课题负责人等。
附件: